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前预测!(六)
2020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前预测!(六)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在考试中一共有简答题3道,每道题10分,满分30分。简答题在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学校与班级管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与反思六个模块中都会有所涉及,其中在教育基础、学生指导、学校与班级管理三个模块考查频率较高。在考试中,每道简答题需要拿到5分以上,也就是简答题总共要保证15分以上。所以小编现在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内容哦。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预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48.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9.简述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口诀: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性(发展个性)
50.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它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既体现在身体机能和身体机能之间,也体现在身体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体现在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
口诀:续(顺序性)阶(阶段性)补(互补性)异(个别差异性)还不平衡(不平衡性)
5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观点。
(1)知识观。知识并不准确,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
(2)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与差异性。
(3)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
52.简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兴趣。
(5)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口诀:心(心理准备)情(问题情境)学(学科的特点)堂(课堂)法(教学方法)来激趣
53.简述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口诀:正强化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家长做个别评价
54.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2 ~ 5 岁)又称自我中心阶段。该时期儿童还不能把自己同外在环境区别开来,而把外在环境看作是他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来说不具有约束力。
(2)权威阶段(5 ~ 8 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判断对错。
(3)可逆性阶段(9 ~ 11 岁)又称自律道德阶段。该时期的儿童既不单纯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地遵守规则,要求平等,而是根据行为的动机来判断对错。
(4)公正阶段(11 岁以后)该时期的儿童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体验到公正、平等应该符合每个人的特殊情况。
55.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把道德认识划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三个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水平又有两个不同的阶段,共有六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9 岁以下)。
①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该阶段的儿童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
②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该阶段的儿童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
(2)习俗水平(9 ~ 16 岁)。
①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个体的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
②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
(3)后习俗水平(16 岁以后)。
①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处于这一水平阶段的人认为法律和规范是大家商定的,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应大多数人的要求而改变。
②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56.简述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特点。
(1)小学生逐步形成自觉地运用道德认知来评价和调节道德行为的能力。
(2)小学时期的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自觉纪律的形成和发展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中占有相当显著的地位。
(4)小学阶段的道德过渡性特点,是品德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的具体表现,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期,即儿童道德发展的“关键年龄”。
57.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逐步提高的过程
口诀:脚(活动和交往)趾(知情意行)长(长期)毛(矛盾)
58.简述贯彻德育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
(2)根据学生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口诀:革(个性)新(内心)特(特点)防(有的放矢)年(年龄特征)级(有计划)
59.简述贯彻德育疏导性原则的要求。
(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
(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口诀:讲理(讲明道理)又(循循善诱)表扬(表扬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