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发展心理,简答题考点都在这(下)
中小学生发展心理,简答题考点都在这(下)
小编结合相关资料及教材内容就以题型为导向来梳理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生发展心理》简答题的考点,仅供参考哦。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预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五)简述人格的特征。(2013年上考过)
人格,又称个性。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如性格、气质、认知风格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3)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环境、教育等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4)功能性
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面对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发奋拼搏,懦弱者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
(六)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系统四个方面。
(1)性格
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性格的结构特征如下:
①态度特征: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如谦虚或自负、利他或利己、粗心或细心、创造或墨守成规等。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②意志特征: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调节支配行为,从而达到目标的性格特征。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等。
③情绪特征: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如情绪活动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
④理智特征:指个体在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
(2)气质(俗称脾气、秉性)
①胆汁质:兴奋型,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热情、豪爽,但是脾气暴躁;
②多血质:活泼型,活泼好动,行为外向,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但是注意力容易分散。
③黏液质:安静型,举止平和,行为内向,做事有条不紊,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但是缺乏激情。
④抑郁质:抑郁型,非常敏感,行为极端内向,容易多疑多虑,郁郁寡欢,爱独处,不擅长社交。
【注意】: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是中间型或混合型的气质。
(七)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2018年下考过)
①口腔期(0-1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
②肛门期(2-3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产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
③性器期(4-5岁)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性器官的 部位获得满足。
④潜伏期(6-12岁)
6岁以上的儿童,兴趣扩大,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的感情,转变到周围的事物,故而从原始的欲力来看,呈现出潜伏状态。
⑤两性期(13-18岁左右)
此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和心理上所显示的两性差异开始显著。
(2)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2012年上考过)
(1)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幼儿阶段 )
该阶段发展任务: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涩感:1.5-3岁(幼儿阶段)
该阶段发展任务: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幼儿阶段)
该阶段发展任务:培养主动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2岁(小学阶段)
该阶段发展任务:培养勤奋感。
(5)自我统一感对角色混乱:12-18岁(中学阶段)
该阶段发展任务: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
(8)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八)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遗传对人格的影响
(2)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格的影响
(3)家庭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家庭是学生最早接触的环境,也是其生活的最主要环境。家庭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产生影响。其中,家庭结构、亲子依恋关系、教养方式、父母行为是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因素。
(4)自我因素
(九)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及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1)中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①渴望了解和掌握性知识
②性情感的不稳定性以及性适应能力较差
③对性自慰行为的误解
④源于性心理压力的“网恋”“网瘾”行为
(2)对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的指导
①培养健康交往意识,交往时做到落落大方
②引导学生广泛交往,交往时把握好深浅度
③引导学生有礼有节,交往时要端庄稳重
④引导学生把握好分寸,避免“早恋”的发生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加强学生青春期的教育,消除学生对异性的神秘感,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学生的性道德水平,使他们正确认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掌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礼仪,从而让他们严肃地对待恋爱、婚姻及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