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资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知识大盘点--小学课外活动和课堂纪律管理


中学教资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知识大盘点--小学课外活动和课堂纪律管理

为了更好的帮助想考教师资格证的小伙伴,小编整理以下资料,以思维导图加文字的形式将资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的相关考点,呈现给大家。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预报名正在火热进行中》》





第一节 小学课外活动

一、小学课外活动的概念、特点

(一)概念

课外活动是正规的教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而不是延续(区别于课外辅导)

(二)特点



二、基本内容

1. 学科活动(主体部分)

2. 科技活动(如气象、电工、航天模型)

3. 文学艺术活动(如诗朗诵会)

4. 体育活动(各种各样的竞赛)

5. 社会实践活动

6. 社会公益

7. 课外阅读

三、组织形式(参加人数多少划分)

1. 群众性活动——多人一起,集体活动、竞赛活动、参观、访问、浏览

2. 小组活动——最基本组织形式,学科小组、劳动技术小组、文艺小组、体育小组

3. 个别活动——个人

四、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

(一)基本要求

目的性和计划性、吸引力、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对教师的要求

1.具有某方面特长、兴趣爱好

2.熟知自己指导的活动

3.调整与学生关系

4.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

5.注重总结、提高活动质量

总结:



第二节 课堂纪律管理

一、课堂纪律的性质

对学会课堂行为所施加的准则与控制

二、课堂纪律的类型

(1)教师促成的纪律

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刚入学的儿童需要较多的监督和指导,其课堂纪律主要是由教师制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生开始反对教师的过多限制,对老师促成纪律的要求降低。

(2)集体促成的纪律

主要是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群体行为规范。

(3)自我促成的纪律

简单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

(4)任务促成的纪律

主要是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例如小测验、课堂讨论、野外观察、制作标本等任务都有各自的纪律要求。

三、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四、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1. 产生原因

(1)学生方面:挫折、寻求注意、人格因素、生理因素

(2)教师方面:教学技能、教学管理、威信

(3)环境方面:校风、班风;校园环境、教室环境

2.应对措施

1.忽略小而转瞬即逝的问题行为

2.非言语警示或停顿

3.适时表扬正确行为

4.言语提醒、反复提醒

5.直接提问

6.执行结果,注意慎用批评与惩罚

五、班级突发事件处理原则

1.有效性原则——能够解决突发事件

2.客观性原则——客观处理;实事求是,就事论事

3.教育性原则——能够触动学生内心

4.可接受性性原则——在认知、情感上可以接受

5.冷处理原则——小事化了

口诀:有位客人教可冷

来源:本文由易搜教育网原创撰写,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